大模型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在多样化的实际应用场景中赋能智能经济与智能社会的发展,才能找到产业价值,同时也成就大模型自身。近两年,大模型逐渐在产业端落地,大模型在产业端落地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企业进行私有化部署,这种模式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较高,但企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高昂的算力成本;另一种是企业通过公有云 +API 调用的模式,成本更低,灵活性也更高。
刘华 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裁
2023 年 3 月,基于自研的大语言模型“Mini Max-abab”,上海稀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MiniMax)打造 MiniMax 开放平台,为企业客户和个人开发者提供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相关服务,降低打造 AI 应 用 的 门 槛。目前,MiniMax 开放平台服务了智能制造、智能终端、文旅教育、医疗金融、泛互联网等众多领域,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为此智能网记者采访了 MiniMax 副总裁刘华,刘华对 MiniMax 开放性平台、大模型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问题表达了看法。
新一代通用大模型,降低AI应用门槛
对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来说,现阶段要将大模型通用能力融入到自身业务,还面临来自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MiniMax 是一家自主研发大模型的创业公司,在自主研发的过程当中,我们深知研发大模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希望为客户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为企业客户还有开发者就提供这种性能好、易用性高的 API,同时保证安全合规。”刘华表示,“我们把基础模型的能力做好,通过我们的大模型技术帮助合作伙伴把技术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协助他们的技术尽快落地,这也是 MiniMax开放平台建立的初衷。”
多模态将是未来大模型落地的发展趋势
今年 2 月份 OpenAI 首款文生视频大模型 Sora,引发行业关注。Sora 的发布让人们看到了大模型从文本为主向多模态演变的可能,也为大模型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刘华表示,“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不断迭代,接下来就是文本、语音、视觉这种三模态融合的模型会越来越成熟,这种大模型技术成熟之后,会有更多的落地场景。”目前的多模态大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大模型依然存在幻觉问题,反馈的准确性存在提升空间。其次,受制于算力费用,大模型的落地应用成本不菲。“总体而言,我们觉得短期内不要对大模型的落地预期过高,但从中长期来说千万不要贬低多模态大模型,我觉得它会引领一波重要的科技革命。”刘华说。
坚 持“两条腿”走路,与用户共创智能正 如 MiniMax 的slogan——“与用户共创智能”所言,MiniMax 希望通过自研的大模型技术、开放性平台、APP 链接到更多的用户与合作伙伴,并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提升模型的性能。在 MiniMax 的未来规划上,刘华表示,“会继续把重心放在基础模型的研发上,同时坚持To B跟To C两条腿走路,会继续做好少量精品APP,同时与更多行业领域的企业客户进行合作,把我们的大模型应用在更多的真实场景中。”
(智能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