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调机构Market Research Future报告指出,医疗穿戴式设备在过去几年中,需求幅度上长快速。报告中显示,在2016至2017年间,相关设备的年复合成长率(CAGR)达26.78%,并且预计到了2027年,其市值将攀升达四十亿美金。
对此,Market Research Future认为,会有如此高涨的需求,是因为近年来无论是医疗保健产业,或是一般民众皆发现,越早发现疾病将有助于降低住院率,抑或是相关所需的花费,因而带动医疗穿戴式设备市场的发展。
摆脱消费者导向 医疗穿戴式市场更蓬勃
事实上,医疗穿戴式设备推行已久,不过一直到近年来才受到大众的注目。丽台科技产品经理周歆凯(图一)认为,其原因在于过去大部分的穿戴式设备讨论的都是步数、运动量,以及睡眠等生理监测的健康手环/表,其只可提供健康类讯号,并且此类产品定位为“玩具”。倘若是欲给医师或是专业护理人员加以判断的信息,则应该是更为专业器材所测得的医疗数据。
图一 : 丽台科技产品经理周歆凯表示,医疗穿戴式产品的演进自医院到居家,而后再变为个人化产品,此类大数据即可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
精联电子智能照护事业处长林灿中(图二)也认为,此一市场过往窒碍难行的原因在于现在所谓的穿戴式设备大部分都属于消费性的产品,并不具有专业规格,倘若测得的数据是特别要提供给医师做出诊断,那么信息来源的要求相对将要求更为严格。这也是为什么,医疗器材必须符合医疗规章、认证,才有资格被医疗单位所使用。
图二 : 精联电子智能照护事业处长林灿中认为,此一市场过往窒碍难行的原因在于现在所谓的穿戴式设备大部分都属于消费性的产品,并不具有专业规格
林灿中解释,过往手环/表所测得的数据,虽然号称具备量测心跳、体温等功能,但是在精确度上有相当大的疑虑,所以这一类的产品都只能做为自我健康参考的数据,无法提供给医护人员作为诊断依据。
医疗大数据带动穿戴式市场
提到穿戴式设备,不免俗地会想到物联网。受惠于物联网的崛起,有越来越多科技化的元素加入医疗领域中。为了让此类的医疗大数据不再只产生于医疗院所中,许多厂商开始将专业的医疗检测器材微型、无线,以及联网化,让病患可将此类检测器材带回家随时检测身体状态,以突破过往医疗大数据只有在医院场域中才能收集的情况。
“医疗大数据又可分为院内与院外产生之别。”丽台科技产品经理周歆凯表示,院内所产生的数据便是以往认知的病历,其是透过传统医疗器材检测,或是医生跟病人互动间的主诉及病人响应等所产生的纪录,此一情况只有在院内方会发生。
举例来说,过往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血压计,病患若是欲量测血压必须至医疗院所才可量得,三个月回诊一次才能量得一次血压数据,然而现在此类设备早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居家常备设备;透过手写纪录,随着下一次的回诊再交由医师判断。未来血压计也可能将搭载蓝牙等连接功能,透过与行动设备的相互链接,信息将自行记录建文件。
“不过这样还不够。”周歆凯说明,未来也将开发手表/环型态的专业医疗穿戴式设备,即可无时无刻地量测病患血压。
周歆凯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穿戴式产品的演进自医院到居家,而后再变为个人化产品,此类大数据即可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更可协助医护人员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针对特定族群 设备将更受欢迎
林灿中认为,医疗穿戴式设备要能获得民众接受并采用,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产品必须针对某一族群推出特定应用,接受度将会更加提升。
“因为不可能做出一个可以满足所有人需求的产品。”林灿中解释,因为如此一来设备体积并订十分庞大且高耗能,想要讨好所有人的结果就是会演变成得罪所有人。与其给所有人一个70分的产品,倒不如针对特定族群给他100分的设备。
举例来说,若是要针对失智老人防走失的相关应用,那么该设备只需要搭载联网定位功能即可。计步、心律量测,或是睡眠等功能对于这一类的使用者而言,不但可有可无且又相当耗电,对于紧急应用而言相当不利,所以在功能上需要有所限缩,以确保电池可以在紧急时刻时可以发挥设备作用。
除了须针对特定应用而设计产品外,资策会智通所组长林敬文(图三)认为,设备的外型设计也是一项重点。林敬文说明,在台湾目前硬件技术不成问题,外型设计能力则较为缺乏。举例来说,同样是智慧衣,但要如何让设备穿起来与一般衣服无异,不会让人一眼就看出使用者穿着智能衣,即是一大考验。倘若在外型设计尚可以提升使用者体验,那么相关应用需求也将更为蓬勃。
图三 : 资策会智通所组长林敬文认为,台湾目前硬件技术不成问题,外型设计能力则较为缺乏。
事实上,一项新式科技能否推展,与相关法规、认证也息息相关,尤其在医疗领域中更为如此。以远距医疗为例,林敬文说明,欧美国家早已盛行相关服务,而且并不仅限于大医院,即便是私人诊所也有开放可采用此种服务;但是根据台湾目前的法规,仍规定不可有远距离诊断行为。
针对认证的部分,微芯科技(Microchip)则认为,对于生产医疗用穿戴式设备的相关厂商而言,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欧盟(EU)或其他政府认证程序期间或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中断设备的供应。
若是设备中单一组件不符合认证,制造商将面临无法出货的问题。Microchip医疗产品事业群营销经理Marten Smith(图四)表示,面对越来越多的政府规范要求,中断医疗设计的某一组件将使得医疗设备公司必须承担更高的产品开发和其他成本。
图四 : Microchip医疗产品事业群营销经理Marten Smith表示,中断医疗设计的某一组件将使得医疗设备公司必须承担更高的产品开发和其他成本。
除此之外,Smith也认为,产品安全性是医疗用穿戴式设备公司面对的另一个挑战。病患数据非仅必须维护其在服务器上的安全,而且也必须确保当数据从穿戴式设备传输到手机、平板计算机、PC或云端的安全。再者,保护穿戴式设备本身,避免其遭入侵和控制,已成为这些设备设计者严重关切的课题。
(转载)